衄血之后,身凉脉静,知作解也,若仍不解,知衄未尽,热留于营也。凡潮热谵语,不能食者,肠中已有燥粪,能食者但硬耳。
嗽咳痰涎,酒色伤惫,四肢倦怠。水之位主于左尺之脉,脉从尺入寸,故水生风木于左关,应丑至卯初之气也。
痰涎多,加生艾尾叶,用米醋擂取汁,嗽去痰。甚者则以葛根汤、桂枝加葛根汤发之。
消毒犀角表疹斑,毒壅咽喉肿痛难,犀角牛蒡荆防草,热盛加薄翘芩连。若十余日不解,而胸胁满,兼干呕潮热者,是少阳兼有阳明也,宜大柴胡汤加芒硝两解之。
由十二脏腑俱在里,而经络皆在表也。利下恶物,为妙效矣。
汗下之后,不大便五、六日,舌干而渴,日晡小有潮热,从心至少腹硬满而痛,不可近,脉尚沉、紧、滑、数,或但关脉沉紧者,通宜大陷胸汤或凡下之。若因汗下后,谓之虚悸,宜炙甘草汤,即炙草、生地、阿胶、桂枝、麦冬、酸枣仁、人参、生姜、大枣、酒煎也。